2012年3月,我第一次接触了青创会,成为阿荣旗工作站导师志愿者,当时是见习导师。同年10月26日,曹宏主任一行到阿荣旗评审项目,同时为我颁发了导师聘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我对青创会的核心文化理念:诚信、感恩、责任,对青创会的先进性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感到佩服。赵会长曾说,人是靠信仰和追求凝聚的,60岁的年纪能够在青创会找到一份公益的信仰和追求我特别高兴。
我“一对一”辅导的创业青年叫李琳,有一天,我到她的店,同她聊天。她说打算再做一个项目,问我可不可以?此时她的小孩刚过周岁,需要她自己带孩子,每天早晨带到店里,晚上带回家。这种条件,如果再上一个新的项目,她的时间、精力、体力都不太允许,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两个项目都会做不好的局面。我问她,你现在自己带孩子,在管理商店,你累不累?她回答说:很累。我又问她,你在上一个新创业项目,你认为现在阶段,你的精力、体力、能胜任吗?她笑了笑说:我就是想扩大规模,自身的情况没考虑那么多,我明白了。
传递创业精神,培养创业青年企业家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这也是我辅导创业青年三年的一个目标。在“一对一”辅导实践中,导师不是灭火的消防队员,而应该是洞察风险和危机的观察员,导师是配角,主角永远是创业青年。
2013年,青创会阿荣旗工作站做“阿荣旗犇牛肉牛养殖合作社”的项目。我对这个项目较为熟悉,因为我参加了该项目的初选,辅导填写两表一书,实地面试等评审环节。但是全国复审意见书只是配备导师辅导,不给资金扶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给全国办写了一份材料,叫《致甄红星项目复审专家组一封信》,在信中,我阐述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由来、作用及意义;合作社入股资金的计算方法;青创会帮扶资金对该项目的助益性等观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全国办重新对项目做了复审,给予甄红星帮扶资金5万元,看到全国办的复审意见,我愉悦的心情,比我自己得到5万元还要高兴、自豪。2014年1月份,工作站接到了一个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创业青年叫褚日平,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做事脚踏实地,又精明强干,带领乡亲们致富,他还是阿荣旗的人大代表。但是复审意见同甄红星如出一辙,只配备导师辅导,不给予资金扶持。因为有了甄红星的例子,
我再一次写信给全国办的复审专家组,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全国办给予了褚日平帮扶资金5万元。由于地域位置和环境等原因,我们的项目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经过这两次的沟通,也让更多的人对偏远地区的项目,尤其是种养殖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全国办的复审专家们能够认真分析我们的情况,并尊重基层导师志愿者意见,我想,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的劲儿能够往一处使,每一个人都在为创业青年的发展无私奉献着。
现在,我们几个上了年纪的人跟几个年轻人共同组成青创会阿荣旗工作站工作团队,为这里的创业青年做着服务。只有对青创会坚信不移的人才能产生于青创会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感情,才能做到与青创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我暗自下定决心:在青创会公益组织里,虚心学习、努力工作,为创业青年、为青创会组织奉献我的时间和智力,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做导师志愿者是快乐的,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做导师志愿者是幸福的,是积德行善的幸福。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恪尽职守有桃李,厚德载物润青年。
青创会让我找到了值得做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