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我来到青年创业促进会开始从事导师工作。来到这里工作,原本是出于一份回馈社会、发挥余热的责任感。但在这两年的工作中,已不再是简单的责任感,而是我在帮助青年创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同时,也被一种莫大的幸福感围绕。这种幸福感,来源于青年创业者给予我的莫大信任,也来源于他们不断成长所带给未来的希望,更来源于这份工作,使我深深感到的人生的价值。投入这份工作的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振奋,每一刻都为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和青年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到的不只是责任、机会和潜力,我在这份工作中的收获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时常会问自己:“我怎么能把更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创业青年?”因此,我在向青年创业者们传递我的人生经验的同时,也开始了不断地自我提升。
在学习与工作中,我发现,青年创业者在项目选择及规划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项目缺少前瞻性。有的创业青年在项目选择上仅看到当前能有一定的利润,对项目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考虑不周。例如,有的创业青年选择的项目是加工销售祭祀用的烧纸,这样的项目产品不是消费需求的日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品,没有长期和广阔的销售市场,且不符合社会提倡的文明祭祀要求。尽管目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明显属于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项目。二是企业管理知识匮乏。创业青年有创业热情,多数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但普遍缺少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知识。很多创业青年在企业管理方面意识不强,缺少这方面的认知。在面试和巡诊过程中,很少能听到创业青年介绍管理方面,特别是财务管理的有关内容。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意义在于能使企业的运作效率最大化,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能够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果不注重企业管理,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作为创业导师,我们该如何做好引导工作,一直是我思考的课题。创业辅导的宗旨是“扶持一个青年,培养一个未来的企业家”,创业导师肩负的重任是“成就一个未来的企业家”。决定一个人能否做成大事,就看他有多大的胸怀、多远的眼界、多高的境界。 要完成从创业者到成功企业家的蜕变,首先是精神境界的量变到质变。态度变了,世界就变了。传递给创业青年创业精神,培养创业青年的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的,但是,确实是导师作为志愿者行动的根本目标,因此说,创业导师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客观上是让创业青年在导师的扶持下创业成功,帮助一个有创业意愿的有志青年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实质上也是一个企业家胸怀和境界的修炼过程。其次导师不是替创业者灭火的消防队员,而是可以随时洞察风险和危机苗头的观察员。导师是配角,主角永远是创业青年;舞台始终属于创业者,导师是舞台监督。我们不仅要在创业青年遇到困难时会伸出相助之手,更要在创业青年取得成绩时,提醒其不要陶醉于一时的成绩,勉励他再次出发。再次,告诫创业青年要学会专注于目标,学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结果最有益的事情上,学会对诱惑说不。莫忘初心,不要偏离方向,不要轻言放弃。优秀的创业导师一定是一位肯为创业青年无私奉献的人,愿意与被扶持者倾心交谈,他一定是批评时是严师,生活中是益友,始终关注被扶持人的成长。
创业饱含艰辛,成功来之不易,作为创业导师,鼓励创业青年努力实践,是我们的责任;帮助创业青年经营发展,是我们的义务;带领创业青年走向成功,是我们的骄傲。我愿在青年创业促进会这个平台下,为更多地创业青年做好服务工作,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