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呼伦贝尔青年创业促进会 收藏本页
导师志愿者
导师风采
奉献余热的公益人
作者: 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年01月15日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伴随着青创会的成长,我的公益人生经历了七载春秋,体验和见证了青创会先进理念、模式在呼伦贝尔的实践和传承。一个社会公益组织能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而且健康成长,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领军人,一支过硬的团队和甘于奉献的导师队伍。这些人有着博大的胸怀和高效的实干精神,这些人踏进了青创会的门,成为了公益人,在充满真情、感恩、智慧、创新的大家庭中,无论是项目评审、巡诊,还是对创业青年的“一对一”辅导,都在默默地奉献着。

现在,青创会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网络,已经扶持了361个创业项目,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出成长资金和融资项目库帮扶模式,不断为创业青年的更好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回想起来,一幅幅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历历在目。一辆商务车承载着项目官员和评审导师,一年四季不畏酷暑严寒,风雨无阻的奔驰在呼伦贝尔2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2010年5月17日,恰好是我跟曹宏主任下乡41周年的那天,清晨从海拉尔出发,首先到额尔古纳对创业青年肖文武的项目进行巡诊,近中午时在根河实地面试了两个项目、巡诊一个项目,下午4点左右到了鄂伦春旗阿里河镇,对两个申报项目做了实地面试,抵达位于大杨树镇的农场局已是晚上8点,简单的晚餐后又开始安排第二天的工作。18号,参加完扶持资金发放仪式后,又开始了新项目的评审工作。我去评审的一个种殖业项目在距离场局较远的一个生产队,快到项目地时,司机师傅说前面的一段路车过不去,只能步行,我们只好下车徒步过去,因为前段时间下过雨,道路非常泥泞,不巧的是走着走着雨又下了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我的鞋跟没有经得住“湿地”的考验而断掉了,成为了项目评审过程中的一件趣事。尽管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但看到创业青年种植的毛葱长势很好,我们大家都笑了。

在东方红农场,有一位养猪的创业青年,那时我们看到的是一贫如洗的家境,父母身体也不好,外祖母重病卧床,青年满脸愁容的带着我们看项目,一个个简陋的猪舍,拥挤不堪,舍内味道让人窒息,曹宏主任和导师们全然不顾这些,逐个看了猪舍,与创业青年交流,详细了解情况,本着雪中送炭的原则,青创会给予了这位创业青年5万元资金扶持,并为他配备了一名懂养殖技术的“一对一”导师,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再见到他时,已然不是当年的那般愁容,而是充满了自信,谈的是以后如何再发展。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样的行程每年都要走。

七年间,每当走进创业青年企业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青春气息,一股向上的力量,我们在关注每一位创业青年的成长,创业青年每一次积极的反馈都给予了我们要做得更好的信心。项目年营业额突破4个亿,创造利润7000多万元,新增社会稳定就业岗位3000多个,这是创业青年们所创造出来的一份优异的成绩,证明了他们是蓄势待发的种子,蕴藏着无限的能量,有适合的环境就会茁壮成长。

我“一对一”辅导的第一位创业青年叫高金满,在海拉尔开了一家保健按摩店,这几年,她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谷,有过惨痛的教训,但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作为导师,我们不能帮创业青年做决定,能做的是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在他们遇到低谷的时候给予信心,使创业青年们感觉到他们不是孤军奋战,他们并不孤单。高金满得到了青创会、得到了社会的帮助,她也通过举办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义务培训等方式反哺社会,如今以联络员导师的身份加入到青创会导师队伍当中。

青创会有一个理念,叫互助共长。这个公益组织里的人有着不同的分工,每个人奉献一点点,为创业青年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成长,同时,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像我这样已过花甲之年的导师,在青创会里还有许多,看着得到帮助的创业青年一点点地成长起来,心里的喜悦不亚于青年自己。

每个人都是从青年时代走来,还记得当年入党宣誓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现在,我作为一个公益人,为青年创业事业贡献力量,我无怨无悔。




版权所有:呼伦贝尔协创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阿里河路天骄旅游商务酒店(原北苑宾馆)五楼

邮箱:hlbeqc@163.com 联系电话:0470-8240177 传真:0470-8240177 备案编号:蒙ICP备19001811号

 蒙公网安备 15070202000372号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均源于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