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哲:
呼伦贝尔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导师委员会副主席 呼伦贝尔火网创始人 油玉不绝电商平台联合创始人 蒙拓农机股份董事会秘书
企业生存是实业做得好,企业发展是资本做得好。通过参与了我市“蒙拓农机”股份在新三板的成功挂牌,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跟以前的许多理论、知识结构相比是一种颠覆性,在这里愿与广大创业青年分享。
企业红利
企业通常有四种红利。
第一种是成长性红利。通过实业的经营,产生的收入减去所有成本和费用剩下的就是利润,这是企业成长的红利,基本上我们现在90%甚至95%以上的企业还是在享受这种成长的红利,不断地打造团队、研发产品、提升服务、压缩投入、扩大市场销售额,以此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
第二种是估值的红利。当一个企业跻身于资本市场,股权可以流通、可以转让的时候,股权是可以产生溢价的,估值红利就已经产生了,它不是对企业过去的一种认可,而是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的一种期许、一种认可。
第三种是流动性红利。改革开放36年,中国的企业挣了很多钱,但却都没有现金,有的是厂房、设备、土地等实物和不动产。我去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参加了全国第一期资产证券化培训班,培训班里只有我一个是旁听生,为什么叫旁听呢?因为美国回来的老师10%用英语讲,30%到40%讲的都是法务和财务,我既不懂英语也不懂法务、财务,课间跟同学们交流的时候,不是证券公司场外市场部经理,就是投行的市场总监,都是金融界内的人,只有我一个是外人,虽然没有听太懂,但我已经意识到,企业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的重要性。举个典型的例子,贷款一千万去建一座厂房,厂房按30年折旧,每年要有33万折旧掉,一千万的贷款每年可能还要有100万到130万的利息,每年就会有100多万利润为此而消失,但如果把它盘活了,会是怎么样?我当时想的很天真,就是如何把我们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起来,但现在想想,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国家的法务和财务上的规定是没有那么轻易就能达到的,大多数都是银行在把一些抵押的资产打包资产证券化,二次做收益。未来,通过众筹或者其他的思路,我们一定有方法让现有民营企业辛辛苦苦几十年置下的家业不再是包袱,而真正能流动起来产生流动的红利。
第四种是政策性红利。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利好持续出台,改革的红利持续向民营企业释放,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新三板降低门槛,包括2016年有望IPO注册制的实施,都是企业从小做到大,从不规范到规范,从规范的产业金融到上市以后的资本金融,要走这些过程。还有一些专项的扶持资金等等。我想我们既要低头拉磨又要抬头看路,很多时候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可能不如国家政策释放的一个红利给你带来的收益大,这样企业的利润可能能够拉伸一大块。
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了一句话,“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最少有50倍的利差”,我所接触到的投行的人或PE、VC,他们说50倍太小了,最少有200倍的利差。为什么这些年中国一直做实业做得这么大,但是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美国在做全球的金融,我们还在埋头做实业。未来中国10年的经济一定是金融的10年,是实业加金融的10年。资本市场就是实业加杠杆的过程,由经营实业到经营市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在跟蒙拓股份董事长刘忠舍先生谈,企业一年由于负债产生的金融资本是多少,如何实现债转股。债务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能转到了个人名下,但是企业的盈利瞬间就提升了。如果今年企业的融资成本是200万,把它转移到每个股东手里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就提升了200万,就按15倍的估值来算,市值就会增加3000万,这就是企业为什么要上市到资本市场。在实业层面企业经营的是产品、服务,挣的是昨天和今天的钱,到资本市场层面企业经营的是市值,挣的是通过今天的预期和盈利模式,创造的明天,是未来5年、10年的收益。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一直在亏损,在上市的时候市盈率达到百倍,上去一段时间仍然还在亏损,但是这一点儿不影响投资人对它去投资,因为它的未来一定非常好,大家都已经预见了。
做实业是在做1,做资本是在做0,1没有0没法去放大,0没有1有多少都是0,所以我们既要做实业也要做资本。实业做得漂亮资本才会放大的漂亮,但实业做得漂亮没有资本也没法裂变,最后在市场竞争中永远是处于生存期而不是发展期,很容易由于市场的格局、政策的导向等等在创业的行业里画一个句号,然后从头再来。
要抱团取暖而非单打独斗
实下有句话,“要么你有能力去并购别人,要么你有价值被别人并购”,所以,我们一定要打开一种思路,让我们这些新创业的后来人知道,未来是抱团取暖的时代而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不一定非要当老板,可以跟别人去整合。前几天我作为评委参加扎兰屯创业大赛的决赛,12个项目中有好几个项目是雷同的,在评委席上我们就说,你有没有心胸跟他合作,你俩合作的话应该在扎兰屯就是NO.1,没有了竞争对手,会越做越大,但现在就形成了一种内耗。滴滴和快的为什么要合并,因为投资人既投了滴滴又投了快的,他们竞争每天耗的是投资人两个兜里的钱,但两个合并了就能产生价值,就能挣钱,所以资本推动了滴滴和快的的整合,推动了58同城和赶集网的相互参股,包括全球非常知名的宝马和奔驰,两个公司相互持股20%,这是一种联姻,既有竞还有合,“竞合赢得市场,融合创造力量,诚信铸就品牌,服务编制未来”,这是网通的一句广告语,我感觉这句话到现在同样适用。所以说,从格局上我们应该如何能真正放下自己做小老板的观念,而是真正的把生意做成一种事业,怎么样能把所有的水滴汇集在一起融入大海,让自己永远不枯竭,然后贡献自己最专业的那份力量,为这份事业、为更大的企业、为这艘航母的远行贡献自己应有的那一阶段的力量。
互联网+思维
基于国家顶层设计布局和互联网在中国16年的发展历史,国务院作出“互联网+”的战略,我从事了12年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就是一个字“有”,有什么?有钱、有水果、有茶水、有人脉?你必须得加一个东西,如果没有后边的后缀,有就是无。互联网也一样,百度是互联网企业吗?百度是一个广告公司。阿里是互联网企业吗?阿里是一个电子商务公司。腾讯是互联网企业吗?腾讯是社交平台,通过社交、利用粉丝,搭载了很多盈利模式,所以真正的互联网企业我个人认为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互联网思维,如何用互联网去+实业,让实业植入互联网思维,让产品、服务植入互联网思维,让用户变成粉丝级的消费者或顾客,这样的话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通过用户大数据的分析,发现长尾,一个人只喝了一杯茶可能后边能延伸成10万、100万、1000万的销售空间。为什么有的销售员一天只从一个鱼钩开始卖起,最后连路虎车都卖出去了,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举动就能分析出后面的长尾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加大数据所产生销售放大效应。互联网+实业同时又是两种模式的一种错配,他们本身没有什么关系,非要加在一起就会产生另一种模式。
商业模式的设计
现在有很多“羊毛出在狗身上,小白兔来买单”的故事。以前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但是一只羊薅来薅去羊毛就没了,没有持续性。未来企业如何能有持续盈利性,就要设计一种盈利模式在里面,最终能形成闭环。火网这些年所有基于个人用户的基础服务都是免费的,但盈利模式从哪来?因为免费创造了很大的人气和人流量,那么就会有很多的广告商投放广告。一样,街上开一个商场,有很多的人流量,首先可以立几个广告牌,这就是收益。现在,无论是在商业计划书也好,还是真正做路演的时候,投资人更关心的可能不是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是关心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有没有可持续性?你的团队打造成哪一步?等等。滴滴没有一台出租车,但它是中国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携程一间客房都没有,但它是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或者是销售平台,通过资本的并购和放杠杆,已经真正在原有实业的基础上、在平台的基础上做到了一个特别大鳄级的分量。
我们广大的具有草根性的创客们,一定要习惯于运用新工具、新思维创立新模式、新蓝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政策普惠下用青春和智慧谱写美丽华章。